课堂重点
本课讲解一只牛熊证的行使价及收回价的距离,如何影响产品的风险与回报。
R类收回价与行使价有别,以恒指牛熊证为例,市面上有些牛熊证的差距是500点,有些则是200点,究竟两者的差距是怎样厘定呢?又会带为牛熊证及投资者带来什么影响呢?其实,两者差距最大的影响,是体现在可取回的剩余价值及杠杆上。
剩余价格
温故知新,牛熊证被收回后剩余价值的计算方法,是先取结算价及行使价的差距,再除以兌换比率,亦即是行使价与收回价的距离越远,资产价格跌穿或升穿行使价的机会便越少,投资者越有机会收取剩余价值。以下分别有三只拥有相同收回价,但不同行使价的牛证,假设牛证被收回后的结算价为22900点,兌换比率为10,000兑1,看看三只牛证的剩余价值会有何不同:
|
牛证A |
牛证B |
牛证C |
收回价 |
23000点 |
23000点 |
23000点 |
行使价 |
22800点 |
22500点 |
22000点 |
结算价 |
22900点 |
22900点 |
22900点 |
剩余价值 |
$0.01 |
$0.04 |
$0.09 |
从以上例子可见,当牛证的行使价越低,投资者在牛证收回后所收取的剩余价值便会越高。相反,若熊证行使价越高,被收回后可收取的剩余价值亦越高。读者可能会问,既然如此,为了取得一定保障,必定会挑选两价差距远些的牛熊证,不过在市面上,却偏偏差距只有200点的恒指牛熊证,成交及受欢迎程度远高于差距500点的牛熊证,为什么呢?原因在于实际杠杆。
实际杠杆
牛熊证的收回价与行使价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,由当初的相距1000点,缩窄至500点,再缩窄至现时的200点,部份投资者或会为此感到不满,认为发行人借此剥削了他们收取剩余价值的权利,但事实上,把行使价与收回价之间距离收窄,虽然会影响剩余价值,但亦直接提升牛熊证的实际杠杆。
先行发行人的角度说起,发行人卖出指数牛熊证后,会买入相关数量的期指做对冲,倘指数升穿或跌穿收回价,牛熊证被即时强制收回,发行人便不需要再持有相关的期指对冲盘,于是在市场沽售原本持有的期指。牛熊证收回价与行使价之间的差距,就是发行人沽出期指的缓冲区,如果指数跳得太快,而两价差距较少时,发行人来不及在越过行使价前沽出期指,轮商便要录得亏损,可以说两价差距越少,发行人的风险便越高。
回到投资者的角度,风险也随着两价差距减少而上升。理论上,行使价与收回价之间的距离越阔 (假设距离为1000点),该牛熊证的实际杠杆便较低;相反,若行使价与收回价之间的距离越近(假设距离为200点),该牛熊证的实际杠杆便较高。
因此,对于能够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,顺理成章便会选择行使价与收回价较近的牛熊证,以其高实际杠杆博取更优厚潜在的回报,不过这样的条款也可能是双面刃,因为若看错方向,潜在损失亦可能较高,而波动时下,大市轻易一举越过收回价及行使价,亦令收回剩余价格的可能性减低。
不过,投资牛熊证而不选择窝轮的,目的均是想拥有更高杠杆,这亦解释了收回价与行使价距离较少的牛熊证,较受市场追捧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