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堂重點
本課講解一隻牛熊證的行使價及收回價的距離,如何影響產品的風險與回報。
R類收回價與行使價有別,以恒指牛熊證為例,市面上有些牛熊證的差距是500點,有些則是200點,究竟兩者的差距是怎樣釐定呢?又會帶為牛熊證及投資者帶來甚麼影響呢?其實,兩者差距最大的影響,是體現在可取回的剩餘價值及槓桿上。
剩餘價格
溫故知新,牛熊證被收回後剩餘價值的計算方法,是先取結算價及行使價的差距,再除以換股比率,亦即是行使價與收回價的距離越遠,資產價格跌穿或升穿行使價的機會便越少,投資者越有機會收取剩餘價值。以下分別有三隻擁有相同收回價,但不同行使價的牛證,假設牛證被收回後的結算價為22900點,換股比率為10,000兌1,看看三隻牛證的剩餘價值會有何不同:
|
牛證A |
牛證B |
牛證C |
收回價 |
23000點 |
23000點 |
23000點 |
行使價 |
22800點 |
22500點 |
22000點 |
結算價 |
22900點 |
22900點 |
22900點 |
剩餘價值 |
$0.01 |
$0.04 |
$0.09 |
從以上例子可見,當牛證的行使價越低,投資者在牛證收回後所收取的剩餘價值便會越高。相反,若熊證行使價越高,被收回後可收取的剩餘價值亦越高。讀者可能會問,既然如此,為了取得一定保障,必定會挑選兩價差距遠些的牛熊證,不過在市面上,卻偏偏差距只有200點的恒指牛熊證,成交及受歡迎程度遠高於差距500點的牛熊證,為甚麼呢?原因在於實際槓桿。
實際槓桿
牛熊證的收回價與行使價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,由當初的相距1000點,縮窄至500點,再縮窄至現時的200點,部份投資者或會為此感到不滿,認為發行人藉此剝削了他們收取剩餘價值的權利,但事實上,把行使價與收回價之間距離收窄,雖然會影響剩餘價值,但亦直接提升牛熊證的實際槓桿。
先行發行人的角度說起,發行人賣出指數牛熊證後,會買入相關數量的期指做對沖,倘指數升穿或跌穿收回價,牛熊證被即時強制收回,發行人便不需要再持有相關的期指對沖盤,於是在市場沽售原本持有的期指。牛熊證收回價與行使價之間的差距,就是發行人沽出期指的緩衝區,如果指數跳得太快,而兩價差距較少時,發行人來不及在越過行使價前沽出期指,輪商便要錄得虧損,可以說兩價差距越少,發行人的風險便越高。
回到投資者的角度,風險也隨著兩價差距減少而上升。理論上,行使價與收回價之間的距離越闊 (假設距離為1000點),該牛熊證的實際槓桿便較低;相反,若行使價與收回價之間的距離越近(假設距離為200點),該牛熊證的實際槓桿便較高。
因此,對於能夠承受高風險的投資者來說,順理成章便會選擇行使價與收回價較近的牛熊證,以其高實際槓桿博取更優厚潛在的回報,不過這樣的條款也可能是雙面刃,因為若看錯方向,潛在損失亦可能較高,而波動時下,大市輕易一舉越過收回價及行使價,亦令收回剩餘價格的可能性減低。
不過,投資牛熊證而不選擇窩輪的,目的均是想擁有更高槓桿,這亦解釋了收回價與行使價距離較少的牛熊證,較受市場追捧的原因。
考考你
影響牛熊證價格的市場因素,包括牛熊證嘅街貨量。若街貨量嘅比重愈大,牛熊證價格就會愈受那一方影響?